- 太医院
- (太医院, 太醫院)
官署名。 掌医药, 主要为宫廷服务。 秦、 汉、 三国有太医令, 属少府, 西晋必宗正, 工晋属门下省, 南朝宋属侍中, 齐属起部, 梁、 陈属门下省。 北魏、 北齐属太常, 北周有太医下大夫。 隋、 唐置太医署, 五代有翰林医官使, 宋有翰林医官院。 辽北面官有太医局, 金改称太医院, 置提点与使、 副使等官, 属宣徽院。 元太医院独为一署, 无所隶属。 明太医院有院使、 院判, 所属有御医、 吏目医术分十三科。 汪肽医院有管理院事王大臣、 院使、 院判, 所属有御医、 吏医士、 医生等, 分大方脉、 小方脉、 伤寒科、 妇人科、 疮疡科、 针炙科、 眼科、 咽喉科、 正骨科九科, 并设有教习厅, 培养宫廷医务人员。 明、 清院使均正五品; 御医不过正八品。 清雍正时升七品, 给六品冠带。 宣统元年(1909)始升院使为四品, 御医为六品。
* * *(太醫院, 太医院) 官署名。 掌醫藥, 主要為宮廷服務。 秦、 漢、 三國有太醫令, 屬少府, 西晉必宗正, 工晉屬門下省, 南朝宋屬侍中, 齊屬起部, 梁、 陳屬門下省。 北魏、 北齊屬太常, 北周有太醫下大夫。 隋、 唐置太醫署, 五代有翰林醫官使, 宋有翰林醫官院。 遼北面官有太醫局, 金改稱太醫院, 置提點與使、 副使等官, 屬宣徽院。 元太醫院獨為一署, 無所隸屬。 明太醫院有院使、 院判, 所屬有御醫、 吏目醫術分十三科。 汪肽醫院有管理院事王大臣、 院使、 院判, 所屬有御醫、 吏醫士、 醫生等, 分大方脈、 小方脈、 傷寒科、 婦人科、 瘡瘍科、 針炙科、 眼科、 咽喉科、 正骨科九科, 並設有教習廳, 培養宮廷醫務人員。 明、 清院使均正五品; 御醫不過正八品。 清雍正時升七品, 給六品冠帶。 宣統元年(1909)始升院使為四品, 御醫為六品。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